俄羅斯太空發展

眾所皆知,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最初拔得頭籌的是前蘇聯

舉凡第一枚彈道飛彈R7、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1號

第一位環繞地球的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第一座太空站禮炮1號等都是值得驕傲的成就。

太空競賽

可惜的是,蘇聯的國本不足以與美國競爭大型太空計畫,暴風雪號太空梭就是明證,耗費160~170億美元卻只在1988年執行過一次軌道飛行任務。因此,俄羅斯與美國於1992年簽訂太空研究合作協定,共同建設國際太空站。直至今日,俄羅斯的太空計畫又取得了什麼突破性的進展呢?

暴風雪號太空梭
第一個太空站-禮炮1號

由於預算缺乏的緣故,冷戰後俄羅斯的太空發展集中在商用衛星發射、國際太空站的建造與運輸、及私人太空旅遊的發展。

為了於競爭日益激烈的商用衛星發射市場生存,俄羅斯開發了安加拉系列運載火箭(Angara rocket family),採用模組化設計,可藉由調整通用火箭模組(Universal Rocket Module,URM)數目,隨任務需要組合出不同推力,首個完成型號,1.2型已於2014年7月9日發射成功,預計於2027年發射А5V型。

於太空梭退役後,近年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與物資皆仰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及「進步號」貨運艙運補,因此收費也不便宜(7000萬美元/人),但SpaceX和波音已獲NASA撥款68億美元,於2017年底前研製出新型運輸太空船。

太空旅遊則是俄羅斯獨有的計劃,原始目的是用於籌募資金,目前已運送7名太空遊客前往國際太空站。俄國科羅列夫火箭太空集團現正努力推動太空旅遊業,預計於2021年提供9人座的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最終目標是環繞月球。

安加拉系列運載火箭

俄羅斯政府今年3月底批准了2016-2025年國家航太計畫,其關鍵任務包含建設國際太空站的俄羅斯艙並延長使用壽命至2024年、與NASA和ESA討論火星聯合探測計畫(ExoMars)、以及2025年後月球研究計畫的準備工作並預計於2030年登月。

此份計畫看似缺乏雄心與魄力,甚至不包括新型超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由於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國際競爭激烈,美國、歐盟、甚至中國、日本等國都已經挹注大量資源搶食這塊大餅,俄羅斯在市場版圖中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回顧2016年運載火箭發射次數,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數量只有18次,落後於中國的19次和美國的20次。有鑒於此,俄羅斯為了加速本國航太工業汰舊換新,宣布將在2017-2019年解決「海上發射」公司債務問題,重新將「海上發射」平台投入使用。

進步號太空船

從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拔得頭籌,到如今甚至快被中國迎頭趕上甚至超越,或許關鍵都在於「經費」,在現今強調商業利益及多國合作的模式下,各國的航太機構甚至私人企業已逐步興起,俄羅斯能否走出這個困境,走出本國獨特路線,重振航太大國的名聲,值得期待。

海上發射公司的奧德賽發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