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雲端AI掌門人-李飛飛
25年前,沒有人知道,那個幫你打掃、遛狗、洗碗、洗衣的中國小女生,將來會改變世界。
她是李飛飛,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一個關心科技發展應該要認識的人物
李飛飛
「 她對機器學習的突破有重大貢獻。」Google雲端副總裁格林(Diane Greene)在Google Cloud Next大會,上萬人的面前如此鄭重介紹出場的人是她,曾任史丹佛人工智慧中心、TOYOTA人工智慧中心等多個AI實驗室主持人的李飛飛,而現在她則是擔任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或也可以說,她應該是目前全球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領域地位最高的女子。
就是不想被打趴!她半工半讀成為人工智慧學界翹楚
穿著一身黑色繡花旗袍、自信的語氣,還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你或許很難想像舞台上這個有著華人臉孔的中國女子,在16歲那年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時,幾乎不會說英語,並且和多數移民一樣,為了生計、為了學費,必須經常穿梭於校園和餐廳、洗衣店之間,幫人端盤子、遛狗、清掃,半工半讀,養活自己。
多年後當李飛飛回想起當年來到這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只用了四個字形容,「連根拔起」。她打趣地說,「 中國人說:人挪活、樹挪死,但我當時感覺自己更像一棵樹,而不是一個人。」但她也說:「我不想被打趴下。」心想既然無處可逃,那要思考的就只有一件事,「我要如何生存下來?」
不過她形容自己很幸運,雖然就讀的只是一般的美國普通高中,卻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後來憑藉著數理專長,拿到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獎學金。而他大學畢業的那年是1999年,正好遇到華爾街牛氣翻天,李飛飛回憶,當時幾乎所有同學都收到了來自華爾街如高盛等金融機構的邀約。
拒絕華爾街,到西藏學醫
理論上,在美國過了好幾年苦日子的李飛飛,收下來自華爾街聘書,應該是當下最好,也最容易的選擇,但她卻抗拒誘惑,反而拿著從普林斯頓申請到的2萬美元Dale獎學金,跑到西藏學醫,連她都形容自己當時真是瘋了。
不過這樣的選擇不是偶然,一方面,她其實是受到叔叔開設針灸診所的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就在前一年夏天,她曾到過西藏旅行,和西藏的醫療機構有過初步的接觸,開啟了她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也值得一提的是,李飛飛之所以能拿到這筆獎學金,其實和她在大二那年邀集世界各地學者齊聚普林斯頓,召開南京大屠殺60周年國際會議有關。而她關心這個議題,不只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她出生的國家,還有更多是來自對人文的關懷,「 身為科學家,我們投入在公式和數字堆裡,有時候我們會失去人類議題的視角 。」她希望這個會議可以幫助彌平過往的傷痕,帶來一個更和平的未來。
最強大的力量是愛,身為一個科學家,你必須謹記在心
一直到現在,雖然成天與電腦、演算法為伍,卻還是經常可以從她的發言裡,感受到她對人文關懷、心靈探索那感性的一面。就像她曾說過:「 我相信最強大的力量是愛,身為一個科學家,你必須將這件事謹記在心。 」
今年一月除夕夜在史丹佛大學舉辦的春節晚會上,她也感性地的給在場學生三個期許:第一,她認為 學術、學業都沒有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來得重要 ;第二,她認為今天的世界已經是蓋多少牆都不能被隔離的世界, 既然世界息息相關,就該有胸懷天下的責任 ;最後一點,「 不管我們學什麼、做什麼,人生座標還是需要愛的引導 。」她說:「我自己特別信奉的一句話是: 沒有愛的知識是危險的,沒有愛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Knowledge without love is dangerous, life without love is meanless) 。」不論學人文還是理工,她希望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多一些對愛的理解和追求。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人格特質,讓她走上人工智慧這條路。據了解,李飛飛當年在普林斯敦的主修雖是物理,卻花了更多時間研究生物學、神經學、電腦科學、電子學和數學,特別又以對神經科學的興趣最深。
建立imageNet,她是大廠爭相合作的人工智慧專家
所以在完成一年的西藏計畫後,她再次回歸校園,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電機工程博士,學習人工智慧和計算神經科學。而後來的故事,或許大家都知道了。
她的成名之作,就是在史丹佛建立了ImageNet這個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資料庫,以及ImageNet的圖像識別競賽,就此奠定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的比較基礎。而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她就已經獲得史丹佛終身教授資格,並擔任史丹佛人工智慧實驗室、史丹佛視覺實驗室、TOYOTA人工智慧中心等多個重要人工智慧/智慧學習實驗室負責人,同時她也是各家企業積極尋求合作的對象,如去年她就和Facebook合作一個名為CLEVR的項目,主要是用語言能力測試。
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圖中者),是各大企業積極合作的對象,在Google Cloud Next的活動上也相當受到歡迎
而現在,她走出學術界,希望借助Google雲端的力量,讓技術不再只是實驗室的研發科技,而是可以真正走出去,轉化成產品,傳遞給更多企業和個人應用,達到 AI大眾化(Democration) 的理想。
走出學術界,她要站在Google的肩膀上實現AI民主化
在3月8日的Google Cloud Next大會上,是她第一次以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身分正式公開演說,而他的講題主要圍繞在一個主軸,就是「AI大眾化」。她以自動駕駛車當例子,解釋這件事的重要性:今天當一個人有自駕車時,就可以把通勤時間用來做更多工作或社交休閒,也減少意外發生機率;如果是上千人都有自駕車時,交通阻塞的問題可以被解決,停車也會更容易;如果是數百萬人都擁有自駕車,那整個城市都將被重塑,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這個例子說明了, 造成改變規模程度不同的最大差異,就在參與度 ,她說:「當科技觸及到的人愈多,改變也會更深遠。」就像歷史上印刷術、電力、網路的發明,共通點就是讓很多東西從獨佔變成普及,讓更多人因此受惠,「我相信AI也會帶來這些轉變。」
她也提到,雖然目前在零售業、金融業等領域,有很多應用都已經看得到人工智慧的影子,但也還是有很多應用等著被開發。她指出,在某些領域,人才和資源的稀有讓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的發展仍然有很大的阻礙,因為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能力可以負擔。這也是為什麼她會說:「雲端是理想的AI平台。」而Google不僅有強大的雲端、每天還有數十億人會使用Google的APP,就是她口中那個足以造成根本改變的大規模參與度。
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速度將比你想像得更快
她想像,如果將這些APP和AI平台整合,讓每個人都可以使用,那將會是從金融到教育、從製造到健康、零售到文化的歷史性改變。她說:「這是為什麼透過Google雲端發展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讓我感到興奮,因為 我已經看到了想像中的那個未來 。」
而她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讓更多開發者、使用者和企業都能夠更容易取得、應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資源。這也意味著,過往可以只埋首於論文研究的李教授,未來或許要接觸更多前端的產品面、應用面和商業面,而不再只是底層技術。之於她,這或許會是另一次挑戰,但也可能她將再次超越自己,帶來更大的改變。
不論如何,李飛飛相信, 人工智慧將會遽烈地改變世界,而且改變的速度和規模都將比人類以為得更快、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