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有哪些備受矚目的太空任務?

從強大的新型火箭到小行星取樣太空船,2018 年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太空任務正在摩拳擦掌

比如 SpaceX 即將發射的獵鷹重型火箭、美國太空總署(NASA)即將派出前往「觸摸」太陽的探測器「派克號」等

以下還有一些是你也可以列入天文筆記關注的計畫。

太陽能探測器

做為一項尋找系外行星的新工具,NASA 在 3 月即將發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縮寫 TESS)至低地軌道,卡好一個有利位置以尋找之前未被發現過的系外行星。

這個望遠鏡的主要任務是調查地球附近最明亮的恆星是否攜帶行星,研究不同恆星的可居住區、行星的質量/大小/密度/軌道,預計在未來幾年內發現成千上萬個系外行星,並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延遲至 2019 年發射)與其他天文台提供進一步觀測的目標。

將要前往火星探索的使者則是 NASA 的洞察號(Mars InSight),原預計在 2016 年初就發射,但載具攜帶的地震儀(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縮寫 SEIS)因故在真空密封過程中失敗,延至今年 5 月於加州范登堡(Vandenberg)空軍基地發射,並於同年 11 月 26 日降落。

洞察號的設計乃基於鳳凰號,電源來自太陽能板,將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壽命預期 2 年(1 個火星年),其所攜帶的各種儀器將極精密測量火星是否還有地震活動,相對於目前的資料而言,洞察號測量的火星地殼厚度、地函流動速度、地核半徑及密度、地震活動等資料,精準度將提升 3~10 倍。

洞察號

至於準備在 7 月 31 日發射的 NASA「派克號」,將是有史以來第一艘直接飛入太陽大氣層日冕的無人探測器,預計飛行速度將達每秒 200 公里,也是有史以來最快的航天器。

除了基本的行星或恆星探索外,幾個小行星任務也將在今年飛抵目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發的隼鳥 2 號(Hayabusa2)7 月將飛達「小行星1999 JU3」,採集樣本後於 2020 年返航地球。

緊接在日本之後者為 NASA 的「Osiris-Rex」小行星研究和採樣返回任務,將在 8 月飛達「小行星101955」,2023 年將樣本帶回地球。這顆小行星被視為有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小天體之一,在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中排名第三,於 22 世紀晚期估計有 2,700 次機會擊中地球。

探測器採得的材料將有機會使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包括行星形成初期階段,和導致地球生命形成有機化合物的來源。

由 JAXA 和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的水星探測計畫「貝皮可倫坡號」(BepiColombo),包含水星行星軌道器(MPO)與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將於 11 月發射升空,並在 2025 年底到達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水星,承受超過 350℃ 的溫度。這一趟旅程,科學家希望能揭開一些關鍵問題,比如為什麼水星似乎由一個大型鐵芯組成,外部只覆蓋一層薄薄的矽酸鹽岩。

除了國家太空機構外,商業太空競賽也將在 2018 年白熱化,SpaceX 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預計在 1 月首飛;同年底,SpaceX 計劃帶上一對太空遊客到月球附近晃晃。

與 SpaceX 競爭的主要對手還有 Boeing(波音)、 Virgin Galactic(維珍銀河)、Blue Origin(藍色起源),但後三者的太空載人任務行程表暫時都沒有超越過 SpaceX。無論如何,2018 年都可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太空探索年。

NASA plans to ‘touch’ the sun this year

Looking Ahead: Space Missions for 2018

All The Wild Stuff We’re Going To Do In Space And Physics In 2018

A science news preview of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