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NASA的大秘寶 : 你一定看過「那個」
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
在這段時間,各式各樣的發明、科技接二連三的出現並且改變世界
一直持續到了 21 世紀之前。這些太空設備一直在運作著,有些挺過了時代的淘汰
但有些沒有……那麼這些東西現在哪呢?當年那些「骨董」們現在變怎樣了呢?
成功發射啦!
一段 NASA 限定的神奇之旅!
那就……來去NASA看骨董了!
載著太空梭飛的波音747
在漫長的太空競賽歷史中,太空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奠定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太空任務的形式,也乘載一整個世代人們的太空幻想。
設計太空梭主要環繞著幾個重點:可以重複使用、可以進入地球軌道、可以在大氣層內做短暫飛行/滑行……所以太空梭才會長得跟像普通飛機如此相像。
2010年5月14日亞特蘭提斯號升空
但是在思索太空梭的雄姿之餘,你可能會想到這個問題:這麼大台的太空梭,燃料費也價值不斐,它要怎麼在大氣層內行動呢?NASA有很多的基地和研究設施,每台太空梭在實際出任務之前,一定是要輾轉各處做模擬和檢測,總不會是每次都打開引擎從 A 設施飛到 B 基地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ASA也是發揮了創意──看似粗糙,實際上相當簡潔的創新。
把具有劃時代飛行技術的太空梭,裝在波音747 上載著跑
載著太空梭在天上跑的NASA905號
NASA 的休士頓太空中心擁有兩台太空梭運輸機,第一台,也是最重要的一台,是 NASA 905號(可惜的是它的名字不太酷)。
這是一台 1974 年的美國航空 747,在正式開始載著太空梭飛來飛去之前,它本身就是一台普通的波音 747。在經過 NASA 的研究、模擬之後,波音將這台 747 重新進行改造,直到 1977 年,也就是太空梭計畫正式起飛前 4 年完成。
這整個過程相當複雜,因為要不影響 747 的飛行狀況,波音有很多因素要克服,包括裝載太空梭後會產生尾流與渦流的變化,是否會造成危險或能源浪費。
一台裝著儀器的太空梭可以重達 100 噸,儘管最陽春的 747 都可以載重超過 150 噸,但是乘載的太空梭不會像乘客那樣是平均的分散在客艙或機身內;最重要的,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把一台飛機架在另一台飛機上飛過。
這台為了太空梭修改打造而成的 747 有幾個很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機身上面有前一後二共三個金屬架,來安裝太空梭;它的屁股與眾不同,加裝了垂直於地面的尾翼,來抵銷太空梭造成的亂流;這台 747 沒有任何內裝,只有一些儀器和裝卸太空梭的輔助裝置,還有保留最前面的逃生門……
再這之後,太空梭運輸機 NASA 905號與專門用於大氣層內太空梭試驗機「企業號」做了很多次的試飛,才真正上工。NASA 905 號直到 1990 年 11 月才退休,被 NASA 911 號取代。這 20 年間 905 號參與了 87 趟太空梭任務中的 70 趟,載著太空梭模往返發射台和基地之間,還有去世界各地參展(說世界各地不過就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各地而已)
NASA 911
在 2011 年太空梭系列任務正式結束後,NASA 905 號也重出江湖一陣子,執行它最後的任務:將 3 台太空梭(發現、企業、奮進號)送往它們目前現在的展覽駐點。在擔任太空梭運輸機和正常客機的 42 年後(也是世界數一數二長壽的 747),NASA 905 號於 2012 年完全除役。更改內裝之後常駐在休士頓太空中心,自 2015 年開始開放參觀。
R 編在這幾年很有幸的有機會進去參觀這台偉大的 747,這個展覽區被稱為「獨立號廣場 Independent Plaza」,除了運輸機本身之外,還可以進入太空梭複製品「獨立號」中。在兩台機體之間的展覽空間,有很詳細的展示解說這段時間太空任務中的科技創新、和實驗的蛛絲馬跡;包括風洞、流線等流體力學相關關鍵實驗。還有大家最不常在影片上看到、想起來會摸不著頭緒的太空梭如何裝卸到 747上的過程。如果你是一個對於太空/大氣飛行、流體力學有興趣的人,這裡絕對是你的寶殿。
NASA 905 在休士頓中心的展示是意圖
但是……R編當時沒有多餘的機會拍照(其實是我的相機沒電了),所以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給大家看……不過呢~~我還有其他的~~
常常在電影出沒的控制室
1969 年 7 月 20 號的下午 4 點,30 幾個成年人擠在一個藏身在 NASA詹森太空中心內、某個滿是螢幕的空間,這個空間對外是一個不起眼的鐵門,整間都是墨綠配色,他們都在等一通來自 30 萬公里外的無線電電話。
那裏是 NASA 的阿波羅計畫控制中心(Apollo Flight Operations Association (AFOA)),顧名思義──所有的阿波羅計畫都由這裡監控。
當年在這裡操控太空任務的電腦所具備的運算能力,比你現在手上的手機還要弱很多。麥克風很陽春,如果你有機會去找當時的錄音紀錄(那些都是公開的資料喔),看看麥克風設備就能理解為什麼記錄中的英文讓人聽不懂。
控制台上的按鈕樣式今天只會在工廠裡的大型機具上看到,對現代人而言完全不像是高科技的產物。
但就是這些電腦,成功將人類送上了月球。而在 1985 年,阿波羅計畫控制中心與其他當時期的控制中心(雙子星計畫、Skylab、太空梭)、計畫室全被規劃為美國的文化遺產。近幾年為了重現當時的風貌暫時進入整修狀態,計畫將在 2019 年重新開幕。
而 R 編在控制室整修前一段時間,有幸進去參觀了~~ 所以燈燈燈!!!以下這些現場照片,可以讓你知道這地方有多酷。
大概的全景~椅子不能坐,但是可以在好幾十台古老電腦間遊走,低頭仔細看。這是 Flight Director 的座位,任務過程中的現場的指揮官,座在大家的正後面。左下那個麥克風就是與阿姆斯壯踏上月球時通話的麥克風。
每一個電腦前都有無數的通話鈕。有些還可以勉強看清楚是和誰對話。
整個墨綠色的控制室中最搶眼的東西就是這個大紅色電話。位在指揮官座位後方,拿起來什麼都不用按直接接美國國防部。
當你在前往控制室的途中,也能夠看到 NASA 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日常,例如這台特別設計的新型月球車,在 R 編去的那天決定出去兜風
還有這個櫥窗中,真正在實驗中的雙足機械人,可能是設計來給太空人當輔助用具或直接遙控。
人類朝向宇宙的探索,一直是引領科技進步的最大契機。而那些已經鞠躬盡瘁的科技產物,也沒有閒著,還在它原本的地方等著大家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