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半世紀的探險旅程 – 火星為何令人嚮往

  近期,中國、美國、阿聯酋陸續向火星投送了無人觀測器與火星車,並且成功傳回數據及影像。除了這些無人探測器之外,近期聲勢浩大的SpaceX星艦火箭,更是喊出移民火星的目標。

為何在幾十年來,人類寧可跳過阿提米斯女神的呼喚,而將目標訂為登陸戰神阿瑞斯的紅色星球呢?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1]

  當人們認識到,地球只是繞著太陽公轉的一顆行星時,地球外是否也存在生命,便為廣大公眾所關注,也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焦點。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發表的著名科幻小說《星際戰爭》,描繪了人類對於火星的美好幻想,進一步激發了人類探測火星的願望,至少得先找到外星生命的痕跡。
現實中,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已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從近距離飛掠、環繞火星運行、軟著陸到表面漫遊,已超過半個世紀。從前蘇聯的火星號探測器開始,經歷了美國的水手號、海盜號兩個系列共8個火星探測器,以及在火星表面進行移動考察的探測車諸如火星探測漫遊者與好奇號。
在這些計畫中,「好奇」號的預算高達25億美元,超過哈伯太空望遠鏡之造價,成為目前最昂貴的火星探測計畫。由於近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太空探索計畫耗資龐大而性價比不高,各國政府也不得不削減太空探索的相關預算。

那麼,為何各國不惜耗費鉅資,也要嘗試再次造訪火星呢?

火星上的冰冠[2]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3]

  太陽系中,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它有固體外殼和稀薄大氣層,離太陽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1.5倍,自轉週期略長於24小時,也有明顯四季變化,環境條件與地球相近。因此,相較於重返月球,探索火星或許更有利於推動未來的太空計畫。
以現今的科技水平,要前往火星相對容易,且探測器能在火星表面停留多日以確保任務成功。雖然探測器或探測車的著陸也是項挑戰,但至少比登陸其他星球容易得多。

但是,這些探測器登陸後傳回的數據或影像,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幫助呢?

火星資料表[4]
毅力號已在火星上成功執行首次試駛[5]

  依據研究,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有水。未來要移民火星,穩定的水源便是存續的關鍵,許多火星探測計畫皆以尋找水或水痕跡為主要目的。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火星上曾經有過水,部份科學家甚至樂觀推斷,火星表面有液態水在流動。但即使是有水源,質與量是否符合人類生存所需則必須要進一步探測。
除了尋找水源之外,如今的探測計畫,更多的是展示計畫所屬國家或單位的科技水平,就像當年的太空競賽一樣。各大國如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能藉由這些探測計畫延續相關技術能量,為了更大規模的太空計畫累積基礎,而較無長遠太空探索規劃的國家如日本、阿聯酋、以色列等,更多的是藉由單項計畫的成功,吸引世人目光,藉以尋找更多的機會進行更實際的應用,如探測地球等。

毅力號登陸過程[6]

  向未知探索,一直都是人類的天性。舉凡大航海時代、征服極點、攀登高山、以及太空競賽都是如此。
近期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器,或許計畫的規模不一,但也肩負著各自的使命順利抵達了紅色星球。
祝願它們能傳承以前探測計畫的輝煌成就,除了傳回更多有用的資訊外,也能啟發更多人對於外太空的嚮往。

文章參考來源:

  1. 3原因 人類不斷探測火星 (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262606
  2. 火星探索:中國、美國、阿聯酋要在紅色星球上尋找什麼(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5974970
  3. 為何要上火星?想探索什麼?「毅力號」火星任務大解謎(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260757
  4. 從火星到月球,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106/space-astronomy-launches/zh-hant/
  5. 春節火星很熱鬧!阿聯「希望號」已先抵達 中美探測器也將加入(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ctee.com.tw/livenews/gj/chinatimes/20210210000078-260408
  6. 馬斯克:火星,我們來了(檢索日期2021/03/14)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431210

圖片引用來源:

  1.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587565/%E9%98%BF%E8%81%AF%E9%85%8B-%E5%B8%8C%E6%9C%9B%E8%99%9F-%E7%81%AB%E6%98%9F%E6%8E%A2%E6%B8%AC%E5%99%A8-%E5%82%B3%E5%9B%9E%E9%A6%96%E5%BC%B5%E7%81%AB%E6%98%9F%E7%85%A7%E7%89%87,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2. https://technews.tw/2019/05/24/mro-mars-ice-layer-water-sharad-polar-caps/,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3. https://technews.tw/2018/06/08/curiosity-mars-nasa-organic-matter-exomars-alien-life/,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4. https://cn.dreamstime.com/%E5%BA%93%E5%AD%98%E4%BE%8B%E8%AF%81-%E7%81%AB%E6%98%9F%EF%BC%8C%E8%A1%8C%E6%98%9F%EF%BC%8C%E6%8A%80%E6%9C%AF%E6%95%B0%E6%8D%AE%E8%A1%A8%EF%BC%8C%E9%83%A8%E5%88%86%E5%88%87%E5%8F%A3-image45085858,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5.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060020.aspx,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6.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113297,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轉載需註明出處,版權歸HASSE與iVicon所有

作者簡介

Louis,成大航太系航太所畢業,
HASSE特派員與作家。
在航空飛行器領域從事研發工作,熟悉產業發展,積極掌握世界太空發展與科技脈動,
文章涵蓋能源,汽車,電腦的發展。
訪問過NASA, HASSE太空學校結業。
致力於推廣太空與科普教育,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更多人了解國際太空與科學趨勢。